近日,一则“国家统计局正式批准执行新修订的《检验检测统计调查制度》,市场监管总局即将开展2018年度认可及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工作”的新闻出现在各官方媒体上,当然曝光率主要集中在与质检相关领域的媒体上,并未引起广大公众的关注。然而,此新闻所包含的内容中却有着与广大公众密切相关的信息。
“本次统计工作要求各检验检测机构在统计直报系统中上传2016-2018年度本机构出具的全部有效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编号,并于2019年起每季度上报一次最新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编号,市场监管总局将据此向社会提供检验检测报告和证书编号真实性和有效性的网上查询服务。”
也就是以上这段不长的文字,其中,其实包含着超大的信息量,本文试着对此做出解读。
信息化助力实现质检报告价值
随着IT技术和互联网大潮的高速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内检验检测领域,经过近些年的积累,信息化程度也已获得可观的发展。在业务一线承担检验检测任务的实验室,若还没有运行着一套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不难想见,各个检验检测机构即便都已具备了信息化的基础,所有的实验数据和报告、证书信息都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但这些数据却分散在各个机构的服务器里,形成的是“数据孤岛”,不通过汇总共享,其价值就微乎其微。
其中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编号是否能对公众开发查询就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数据应用。即便现在一些检测机构已在自己的网站上开放,或者与电商平台进行了某种程度的系统集成,提供查询报告或证书有关内容,但也仅仅限于机构自身出具的报告或证书范围,可谓沧海之一粟。消费者或采购商,均无法一站式地查证自己所购产品的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真伪。这也是广大消费者对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缺乏认知或无感的原因之一。
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产品正在向中国品牌转变,而中国速度正在向中国质量转变。在政府和社会越来越关注质量的时代背景下,电商假货多的共识迫使各大电商纷纷增设了产品质检报告这道门槛。委托检测成了商家推广产品的“规定动作”,一段时期内,不少电商将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作为宣传重点,以期摘掉假货多的帽子。这一过程自然有其积极意义,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作为质量检查的结果和质量信息反馈载体的质检报告的社会认知。
互联网实现消费者参与
然而,某知名电商平台上质检报告被曝批量造假,仅需要不到1000元的成本,就可以获得一份合格的质检报告,而且商家入驻包通过。籍由第三方造假入驻电商平台,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事实上,那些不法商家不仅自己在欺骗消费者,也等于把那些被伪造质检报告的检测机构拉成了同伙和垫背。这其中的缘由固然是商家无良逐利的根本动因,同时也暴露了消费者缺乏查证质检报告渠道和工具的窘境。
其实,解决这一窘境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以原质检总局为首的管理部门也因应时代的发展,提出了“互联网+质检”行动计划,旨在共享质检大数据资源,搭建质检大数据平台,加强质检大数据开发利用。利用互联网加强监管并不是唯一的目的,破除“信息孤岛”才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多的不说,仅就向社会提供检验检测报告和证书编号真实性和有效性的网上查询服务一项,就价值巨大。
检验检测报告和证书编号具有唯一性,不仅编号是报告或证书的唯一性标识,在有多页组成的报告中,每一页上的标识(报告编号+第#页共#页)也是唯一的,以确保能够识别该页是属于检测报告的一部分。因此不要小看编号的查证,至少这一服务将在很大程度堵住无良商家的伪造质检报告这条路。因为该服务尚未开始向社会提供,暂时还不好判断其具体形式。根据笔者在质检信息化领域的从业经验,且做一下分析判断:
根据仅上报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编号的要求来看,搭建质检大数据平台还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实现所有检验检测报告和证书数据的完全整合。当然,鉴于对产品和生产企业商业机密的保护等原因,直接向社会公开提供完整的报告查询,并非题中应有之意。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向社会提供经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后更具含金量的质量数据服务。
目前,是不是仅能查证一下某编号是否存在于官方数据库里呢?也未必会如此简陋。根据统计直报系统的要求,各检验检测机构首先需要填报的是基本信息,而且在要求上报2016-2018年全部报告和证书编号之后,还要求从今年起每季度上报新生成的报告和证书编号。这就意味着,通过统计直报系统汇总的数据至少能呈现三个维度:编号、编号的生成日期、编号的生成机构。这三个维度的信息叠加的证伪能力,显然就大大超过了单单一个编号的存在与否,可以说是在量级的程度上增加了伪造的难度。由此可见,收集汇总检验检测报告和证书编号,虽然是官方质量数据服务的一小步,却仍是具有从无到有重大意义的一大步。
只堵一头过犹不及
做为质量信息化产业中的一员,笔者深为市场监管总局在便于社会查询和监督路途上迈出的坚实一步点赞,广大消费者真正参与到质量大课题中来的大幕即将开启,因此也深感振奋。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官方提供编号真实性和有效性查证,仅仅堵住了宵小一途而已。为了逐利而无视法纪、弄虚作假的又何止商贩、生产企业,也有肩负着为合格产品背书的质检机构。由于检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由公益性检测机构、民营检测公司和进入中国市场不久的外资检测公司构成的检验检测服务市场,鱼龙混杂,无序竞争。一些质检机构为盈利不择手段,为了满足客户(委托检验的生产企业)需求,甚至敢不做检验就直接编写质检报告或出具证书。而这些报告和证书上的编号虽然是真实有效的,而它们所标识的报告和证书内容却不是真实有效的。
不良商家和企业,在断了通过外部产业链伪造质检报告之路后,必然会更疯狂地尝试与唯利是图的检测机构串通做假,出自检测机构的假报告和证书因此会大量增加。试想,一旦这样的报告和证书编号进入了官方数据库,并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站台,消费者去查证后果的危害性、恶劣性,只会比没提供编号查证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此对检测市场和机构的严格监管还亟待配套强化。笔者相信,市场监管总局及相关部委的管理者们对此有着全面清醒的认识,开启对社会提供质量数据服务之门,就是在倒逼管理部门尽快严肃规范整个检测行业。虽然任重道远,但前景可期。
附概念注释:
1、 市场监管总局与检验检测机构
简言之,市场监管总局是原国家质检总局与原工商总局、食药总局,以及发改委、商务部等与价格及反垄断相关的部门,职责整合成立的新的正部级管理机构。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检验检测机构,是具体的业务机构,其职责就是检验检测所有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国家颁布的产品标准。
2、 与国家统计局的关系
国家统计局肩负着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各部门的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监督检查统计法律法规的实施的职责,因此《检验检测统计调查制度》须由该局批准执行,而这一制度的前身——《检验检测统计报表制度》也是由国家统计局批准,于2013年首次批准执行,此后又经过数次修订。
3、 统计直报系统
统计直报系统是实现检验检测统计报表制度工具和载体,系统依据统计报表制度明确的检验检测统计信息上报表样式、统计指标、上报周期、上报对象、业务代码及相关数据逻辑关系等业务规则设计而成。原国家质检总局就于2014年使用该系统组织了我国首次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工作,并于2015年首次发布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至今已连续发布了五年。
4、 检验检测报告和证书的编号
检验检测机构是由国家授权和认证,以第三方公正为立场所进行的质量监督,这些机构的“产品”就是各种检验检测报告和证书,它是质量检查的结果和质量信息反馈的载体。任何未获得合格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产品,进入市场都是非法的。而每一份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上都有唯一的身份标识——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