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塑胶跑道检测新国标制定过程:
2015年至2016年,全国爆发“问题跑道”事件。根据搜集的数据统计,“问题塑胶跑道“至少涉及了江苏、广东、上海、浙江、江西、河南、深圳、成都、北京、沈阳等25个省市,毒跑道基本蔓延到了全国。
2016年6月24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部署塑料跑道专项整治工作,对校园塑料跑道进行登记和全面排查,对不符合环保和质量检验条件的塑料跑道立即予以铲除。对失职、索贿、受贿等违纪行为,依法追究责任,严肃查处。
2016年9月1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校园塑料跑道综合治理的进展情况,称全国中小学有68792条塑胶跑道,在建的有4799块,其中已经有2191块停建的。已铲除的“有毒塑胶跑道”93块。教育部表示,目前正在和国家标准委员会对接,尽快促进相关标准的修订。同时,还要求在国家强制性标准出台前,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快制定塑料跑道相关强制性标准。
2016年11月16日,教育部教育装备研发中心起草的“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上公布并公开征求意见。
2017年1月至4月,教育部调研组在全国近10个省市开展调研。内容包括咨询讨论、校址抽样调查和现场考察的意见和建议征求研讨。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开发中心网站发布了《关于对国家标准《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征求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2018年5月7日,《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GB36246-2018国家标准委员会拟定发布。
据了解,新国标由教育部牵头制定。经过两年多的修订,组织了100多场专家论证会,以及全国范围内的现场调查和抽样检查,收集了市场上数百家企业产品的多次验证实验。校园塑胶跑道检测新国标以其专业性、科学性和全面性,将提高我国体育场地材料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从而为保障我国中小学生的健康运行迈出新的一步。